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奋斗者】廖上达:用仁心仁术书写医者情怀

“让每一位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是我最大的愿望,看到患者脸上康复的笑容是我最高兴的事,能切实为患者解决病痛是我最大的成就感。”11月1日,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廖上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心之所向,救死扶伤;兢兢业业,敬佑生命。30年来,廖上达在修医德、行仁术的路上不断探索,在执仁心、守仁念的目标中执着追求,用大爱书写医者情怀。

“学医可以悬壶济世,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因为父亲的一句话,廖上达选择了学医。1988年,他考入衡阳医学院(现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此开启漫漫学医路。“一开始学医是父亲的心愿,后来慢慢变成了我自己的心愿。”

1993年毕业后,廖上达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触患者以后,更加觉得自己还需努力追赶。”廖上达说,患者把生命交给了他,他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2002年,廖上达前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修泌尿外科微创技术。2003年,他主动申请去第一军医大学(现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学习前列腺增生微创手术。

为尽快学到技术,早日为患者服务,除按部就班跟带教老师学习外,廖上达还自制前列腺电切模拟器进行操作,训练手脚眼的相互配合。他用3周时间,就把别人需要花3个月甚至半年时间进修的前列腺增生微创手术带了回来。

学成归来后,廖上达在娄底率先开展了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该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显著优点,开创了娄底不开刀治疗前列腺增生微创手术的先河,并获得了娄底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经过多年潜心钻研,廖上达带领科室进一步丰富了前列腺增生微创手术的多种术式,如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经尿道前列腺激光汽化切除术、保留膀胱颈的前列腺电切术等。不仅如此,他还带领团队为102岁患者罗老成功实施了前列腺增生微创手术。据悉,罗老是目前省内接受该手术年龄最大的患者。

家住邵阳市的罗老,因为前列腺巨大压迫尿道,无法自主小便,反复留置尿管5年,加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各种病症,当地县医院建议尽快转上级医院治疗。

罗老儿子通过一个朋友了解到其96岁的父亲在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做了前列腺微创手术,效果很好,于是家人商量后决定陪父亲前往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

罗老住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经多学科会诊,廖上达评估手术风险虽大,但手术时间不超过1小时,术中术后出血量少的情况下,患者可以耐受手术。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廖上达为罗老成功实施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手术非常顺利,术后第3天拔除尿管,罗老排尿恢复正常,困扰罗老长期留置尿管的烦恼得以解除。

“行医就是要怀有一颗敬畏生命之心和对患者的恻隐之心,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用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让患者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30年来,廖上达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廖上达带领团队开展3D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


在廖上达的带领下,科室全体医护人员不懈探索,在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在卓越服务上开拓进取,在娄底率先开展了多项泌尿外科新技术,完成40余例90岁以上高龄高风险患者手术,技术创新下完成20余例年龄相对较轻要求达到术后无逆行射精的前列腺增生微创手术。科室现已完成各项微创手术18000余例,是省内完成前列腺增生微创手术量最多的泌尿外科之一。2022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建设专科。

“医学始终是人学。”廖上达认为,医生的眼里不能只有病,更重要的是要有患者,要像对待自己、对待家人一样去对待患者,给予他们温暖与关怀。


父亲病危时,廖上达在病床前第一次亲吻了自己的父亲。事后,看到姐姐拍的视频,廖上达深有感触,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这是我至亲至爱85岁病危的老父亲,这一画面深深震撼了作为患者的医生儿子,我知道父亲此时此刻最需要什么,他不仅承受着躯体的痛苦,更是承受着心灵的寂寞恐惧孤独与无助,父亲是如此,其他患者又何尝不是呢。我这轻轻的一吻,又会是怎样的匆匆呢?此时此刻,我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理解了父亲,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理解了患者,我需更爱父亲,我需更爱患者。


“廖主任对患者很负责,做完一个大手术或完成一种新的术式,他常常会连续几天几夜守在病房,这样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看到患者吃的东西营养不够,他还给患者做饭、送饭。”科室人员说,廖上达多次为患者垫医药费,给家庭困难的患者捐钱,说起他,患者无不点赞。

多年来,廖上达坚持对出院患者进行上门回访


交谈中,记者还得知,廖上达买的第一辆车不是为了自己,主要是为了方便走访患者和开车接送不方便的患者,十几年来他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到患者家里做回访已经成了廖上达的一种习惯。

多年前,彭先生因车祸导致骨盆骨折、尿道断裂。在外院进行骨折外固定后于当晚10点转到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在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当晚12点廖上达带领团队为彭先生顺利实施了尿道会师术。因彭先生需紧急输血,而我市血库存血告急,廖上达不顾术后劳累,和团队其他成员在凌晨2点奔赴血站为彭先生献血。

在廖上达及其团队的努力下,彭先生平安出院。出院后,廖上达多次回访,关心彭先生身体情况,彭先生也一直记着廖上达的救命之恩,逢年过节都会问候他。

有一种“双向奔赴”,叫“我懂得你所有的付出”。

为感谢廖上达,曾先生写了一篇《“十里钢城”中有这样一位大夫》的文章,他在文中描述:“廖上达不但医术好,而且医德也不错。”“急病人所急,敢于担当,把病人当亲人……”

事情得从几个月前说起。当时,廖上达为曾先生患前列腺增生30余年的父亲做了微创手术。住院期间,廖上达事必躬亲,术后第1天,曾先生父亲出现膀胱痉挛,廖上达了解情况后,亲自为其从肛门塞药,解除其痛苦。术后前2天,廖上达每天要到病房询问病情两三次。“我们与廖医生素昧平生,他却事事为我们着想,我们一家人都感激不已。”曾先生说。


廖上达带着鲜花去病床前看望患者


“能得到患者的感恩是我们自身散发温度的回馈,能得到患者及家属发自内心的认可是他们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廖上达说,他常常在思考,作为一名外科医生,除了手术、药物,他还能为患者做些什么?

“我想,还有语言。”廖上达曾多次给患者写信,在《给童阿姨的一封信》中,他写道,“您是我科一位高龄高风险等待手术的患者,与我母亲同岁,我设想假如您是我母亲,我会怎样去和您一道面对疾患、面对此次手术的风险呢?我在思考这些问题时,您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位医者的母亲,您可能不知道,此时此刻的我真真实实地融入了双重身份。”

廖上达认为,当医生不能只看专业书籍,还要看人文、哲学、自然科学等书籍,通过广泛阅读,去感受更多的美好,更多的善良,更多的温暖,让自己更丰盈,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让高超的医术与人文的关怀始终融为一体。“行医需一辈子虔诚修行,既然选择了,就要矢志不渝用心做下去,医术攀登永无止境,仁心大爱永无止境,做患者满意的医者永无止境。”


【打印文章】 字体: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