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由凉转冷,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
霜降时节,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此时养生当以平补润燥、强身御寒为重点。
适时保暖防寒腿
霜降以后早晚温差加大,人们需防“秋冻”所伤,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添衣以免着凉。清晨、傍晚气温较低,户外运动时最好穿着宽松的长衣、长裤,尤其要做好腰部及下肢的保暖。
腰膝关节是人体运动过程中功能重要又易损伤的部位。霜降时期由于气温下降会反射性地引起肌肉韧带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引起腰膝关节的神经、血管及软组织功能紊乱,从而加重腰腿疾病的发生。
当寒潮来袭时,老人尤需谨防“老寒腿”发作。除此之外,一些美丽“冻”人的中青年女性由于降温时仍然穿着短裙、短裤,也容易出现腿部酸麻胀痛、有沉重感等“老寒腿”的先兆症状。建议大家密切关注气温变化,及时换上过膝长裙、长裤,或搭配打底裤以保护容易受寒的腿部。
此外,由于人体血管受到冷刺激后会出现相应的收缩,使血压骤升,故在此节气期间心脑血管疾病如心梗、心绞痛、脑梗、脑出血等的发病率也开始上升。而预防上述疾病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暖。
食疗进补有法度
霜降时气温降幅大大增加,人体需要进食更多的热量抗寒以增强体质,因而民间有着“补冬不如补霜降”、“霜降进补,来年打虎”等说法,在此节气期间脾胃功能处于旺盛时期,宜淡补调胃。
此时应选用气味平淡、作用缓和的食物,以汤类、粥类为宜,营养滋补,有利于吸收。另外,萝卜、白薯、山芋、山药、莲藕、南瓜、柿子等都适宜在此节气进食。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体虚之人根据具体情况进补可起到增强体质、祛病强身的作用。一般以气虚补气、血虚补血、阴虚滋阴、阳虚温阳为总原则,症状复杂者还可根据需要气血同治、阴阳双补。
补益药材当中诸如人参、灵芝可补气,阿胶、当归可养血,鹿茸、巴戟能补阳,龟板、鳖甲可滋阴等等,必须在分清阴阳气血之虚实情况下对症施食,可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若患有发热外感、皮疹疮疡、腹痛便秘等急症,应暂停进补,以免闭门留寇,加重病情。
健体强身养生功
时下气候早凉夜寒,正是鼻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高发的时期。中医养生除讲究避邪防病以外,亦主张适当练功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以下推荐几种简单易行的养生功法:
1、搓脸摩耳:先将两手搓热,然后用双手掌在面部上下揉搓,由轻到重,直到脸上发热为止;然后摩耳,用双手拇指、食指循耳廓自上而下按摩20次,按摩耳垂30次。长期坚持可起到强壮元气、益肺补肾的功效,从而达到疏通脸部气血、醒脑提神、预防感冒等作用。
2、叩齿咽津:盘膝而坐,全身放松,口唇微闭,凝神闭目,然后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刚开始时,可轻叩20次左右,随着锻炼的不断进展,可逐渐增加叩齿的次数和力度,一般以36次为宜。叩齿后,调息吐纳,用舌在口腔内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搅动,用力柔和自然,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36次,当感觉有唾液产生并渐渐增多后,以舌尖抵上腭部以聚集唾液,然后分三次徐徐咽下。此功法可以起到健脾益胃、纳气补肾的效果。
3、“九月中坐功”:清晨平坐,伸展双手攀住双足,随着脚部的动作用力,将双腿伸出去再收回来,如此反复5-7次,然后叩动上下颌牙齿36次,缓慢吸气并吐出,调节气息,将津液咽下,想象津液下行至丹田,反复9次。此法具有和调五脏、行气利水之效。
按摩穴位保健康
人体生理活动随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改变,在秋季,燥邪与风邪易侵犯人体,诱发感冒、鼻炎等疾病,因此可以按摩一些穴位来预防疾病。
防感冒:按摩合谷穴、曲池穴等穴位可预防感冒。
防鼻炎:常按迎香穴可宣通鼻窍,预防鼻炎发作。
提高免疫力:常按足三里穴可提高免疫力,健脾胃,扶正固本。
滋阴生津:燥邪易伤阴津,可常按三阴交穴,以滋阴生津、润燥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