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十里钢城”中有这样一位大夫

 

今天,我父亲紧锁的眉头解开了,痛苦的脸庞不再显现,并略带笑容地对我说:“儿子,我的大小便如常了,身体基本康复可以出院了。你去告诉廖主任,代我谢谢他。”

这是我父亲出院时,对我的一句肺腑感言和吩咐。

 

急患者所急

我父亲患前列腺增生30余年,过去一直采取保守疗法。但近年病情加重,特别是近期大小便都很困难,药物对他几乎不起任何作用,每天几乎是蹲厕所,且到了站不起身的地步。

没办法,一天清晨我们把他送到城区一家医院急诊室就诊。医生为他更换了口服药,我们遵医嘱回家观察,第二天,病情还是没有缓解。凌晨再次进入急诊,医生说等几个小时到专科门诊看一看,到那里接收住院,可到住院部,接收的主管医生询问病史后说,因原来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药物,要停用一周后才能住院,根据老人状况,住院后还不一定能做手术。

在我们的建议下,医生为父亲插上导尿管,不能住院我们就只好回家等待。可没过几个小时,父亲腹部胀痛加剧,无法忍受,我们就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十里钢城”——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

涟源钢铁集团因地处娄底城区境内,厂区周长达十里以上,被称之为“十里钢城”。

在“十里钢城”内,有一所建于1958年,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综合医院叫涟钢医院。2011年7月,更名为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

当时已超下班时间了,我们直接来到医院泌尿外科,科主任廖上达仍在医生办公室等待。他看到高龄老人右手按着小腹部,非常痛苦,便向家属询问了病史和现有症状,并翻阅了外院辅助检查结果。

当务之急,解除病人痛苦——腹部胀痛。

廖上达在保留院外插入导尿管的基础上,一边嘱咐主管医师开具医嘱,一边亲自做肛门指检,了解到病人大便干结,便安排护士立即清洁灌肠,解除便秘后,予以肛塞双氯芬酸钠栓解除膀胱痉挛。经上述处理后,我父亲小腹胀痛症状很快得到了缓解。

 对廖上达这种急病人所急的从医态度,父亲顿时感激不已。

 

艺高人胆大

我父亲90岁了,属于高龄老人,还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轻度肺气肿等多种基础性疾病,这就是在原某城区医院就诊时,医生说的即使停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药物后还不一定能手术治疗的缘故。

记得明代戚继光在《练兵实纪·练营阵》中有一句“便学一日有一日受用,学一件有一件助胆,所谓艺高人胆大也”的经句。

这经句在廖上达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1993年在南华大学临床医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涟钢职工医院泌尿外科工作。后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微创手术诞生了,廖上达作为科室后备力量,2003年被选送到微创技术有名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进修学习。期间,进修这项新技术的人员不少,他为了尽快学到技术,早日为患者服务,除了按步就班跟带教老师学习外,还自制前列腺电切模拟器进行操作,训练手脚眼的相互配合,大大缩短了进修时间。

廖上达在珠江医院只进修了3周,就回院成功开展了前列腺增生的微创手术,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刻苦钻研,在短时间内将此技术快速提升到当地医院的领先水平。他在从事泌尿外科的近30年里,做前列腺手术达6000余例,其中9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前列腺手术达30多例,年龄最大的达102岁。

在对待我父亲的前列腺手术上,廖上达凭借自己娴熟的技术和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心中有了一定判断,果断作出决定:可以手术,接收住院。

父亲虽然被接收住院,但廖上达知道患有多种基础性疾病的高龄老人,手术中可能存在不可预知的风险,而这种风险比一般病人要高出好多倍。他告诉我:为了确保老人手术成功,术前他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过预判,并制定了几套方案,特别是面对冠心病、高血压的病史,他请心血管内科李文主任会诊,充分交流意见后,认为手术风险虽然大,但综合评估患者还是可以耐受手术,最后选择了最有利于患者的微创手术方案。

手术非常成功。父亲从进手术室的时间算起,包括消毒、备皮、麻醉、手术和术后处理等全程不到两小时。父亲回到病房时,神志非常清醒,并告诉我们,手术中除了麻醉时有一点感觉外,没有其他任何痛苦。

 

非亲人胜亲人

我们与廖上达素昧平生。这次父亲住院,也是通过朋友电话联系才认识廖上达。

廖上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也许我们能从网友的评价中得到答案。在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前夕,廖上达在网上发表了《芳华与共——致可亲可爱的后辈战友(第六个医师节随想)》的文章,有7700多名读者在文后给予了很多不同的正面评价,其中一位网友——“渴望”在附言中这样写道:在医患关系矛盾层出,医术、医德、良心接受大考量的今天,廖上达医生无疑是医坛一颗耀眼的星,他以精湛的技术、良好的医德、高尚的情操,在其辛勤耕耘、永不言弃的那片天地,默默付出.....

从文中不难看出,廖上达不但医术好,而且医德也不错。这次我从父亲住院的10多天里,也体验到了他对每一位患者反映问题的处理态度。父亲在术后的前两天,廖上达每天要到病房询问病情两三次,记忆犹深的是术后第一天,我父亲时而出现腹部胀痛,我妹妹给他反馈情况后,他到父亲跟前了解胀痛的部位及性质,然后和蔼可亲地向我父亲和妹妹作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胀痛的原因,并亲自给父亲从肛门塞药,胀痛一下得到解除。

按常理,从肛门给药这种事一般是护理人员或是患者家属的事。作为一个科室掌门人,掌管的病床那么多,没必要事必亲躬,但廖上达却不这样认为。他说,对待急性病人,特别是高龄病人,如果不到现场掌握临床症状,可能会出现诊断不准、给药不到位的情况,会延误病人的康复进程。同时,作为负责人与患者零距离接触,把他们当亲人,可以无形中增进感情,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在医患纠纷时有发生的当今,所有医护人员若都能像廖上达主任那样亲民,急病人所急,敢于担当,把病人当亲人,医疗行业的医德医风会呈现出新的辉煌。

 


【打印文章】 字体: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