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供应心脏血液的动脉血管,像网状帽子一样网在心脏表面, 形像一顶皇冠, 西方医学家就将它形象地称为“冠状动脉” 。胆固醇等有害物质慢慢堆积在冠状动脉内壁, 形成向管腔凸出的斑块, 其形态像黄色的酱粥一样, 被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因管腔狭窄等原因, 引起心肌供血减少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又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危险因素
和冠心病有关但无法控制的危险因素有3个: 年龄、 性别、遗传。和冠心病有关的以下9个危险因素可控制: 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腹型肥胖、缺乏运动、膳食中缺少蔬菜水果、紧张焦虑、大量饮酒。10个得心肌梗死的人中, 有9个人是具有上述可控制危险因素的。
冠心病的症状
冠心病病人中一半左右可毫无先兆, 首次感到不舒服就是心肌梗死或猝死; 另一半可有心绞痛历史。典型心绞痛常表现为运动中胸骨后、心前区, 手掌大小范围处疼痛, 疼痛可放射至左臂、肩、颈、下巴及手指等。病人有紧缩感、压迫样、烧灼样疼痛, 伴有窒息感和恐惧感。休息后3~5分钟缓解, 或含服硝酸甘油后1~3分钟缓解。15%~20%心绞痛发作不典型, 可表现为: 左耳、左侧上下多个臼齿、左肩臂、左无名指和小手指疼痛; 咽喉发紧,有烧灼感;胃部疼痛、腰痛、腿痛等胸部以外部位疼痛。打嗝不止、呼吸困难。胸痛持续半小时以上或多次服用硝酸甘油无效时, 应考虑可能发生了心肌梗死。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
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好生活习惯, 包括吸烟、缺少运动、饮食不健康和精神压力大、紧张等会导致“四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 会增加和加重冠心病的发生。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使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降低75%,高血压降低55%,糖尿病降低50%,使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所以, 这种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冠心病来说, 既具有预防意义, 又具有治疗价值, 称为“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 。其措施简单归纳为: 不吸烟-戒烟限酒; 管好嘴-合理饮食; 迈开腿-有氧运动; 好心态-心理平衡。
冠心病病人运动、旅游应注意
病情不稳定或心脏功能差的冠心病病人,只可进行感到有点累或稍累的轻微活动, 不适合进行感到累或很累的运动, 活动前最好服用硝酸甘油, 以防发生意外。随身携带硝酸甘油,运动中身体不适应, 应立刻停止运动并服用硝酸甘油, 及时就医。心绞痛停止发作3个月以上或心肌梗死病情已稳定1~2年的冠心病病人可以旅游, 应注意: 像平时一样按时吃药; 有人陪护; 选择春暖花开和秋高气爽的季节; 不从事登山、潜水或其他剧烈的活动等。
冠心病防治的六条防线
第一条: 防危险因素。 是冠心病一级预防的核心内容, 应从青少年起。
第二条: 防发病。针对已有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者通过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和使用有科学依据、有预防作用的药物控制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具体措施,预防具有和冠心病发生有关系的危险因素的人发生冠心病或心脏性猝死。
第三条: 防事件。 即心绞痛发作比较多的病人, 应坚持使用阿斯匹林、他汀等药物, 保持病情稳定, 预防恶化成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性猝死。
第四条: 防后果。 即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后减少因心肌坏死而死亡的后果 这就要求患者只要发生胸痛就尽快到达医院。
第五条: 防复发。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后, 不能存在一劳永逸的思想,10年内再次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有20%。预防具体措施: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使用阿斯匹林、他汀等有科学依据、有预防作用的药物; 合理安排康复锻炼; 心理调节心理治疗等。
第六条: 防治慢性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后坏死的心肌丧失了收缩能力, 心脏泵血功能就降低, 也就是发生了心力衰竭。医生如果使用一些预防性药物就会有利于心力衰竭的预防。
冠心病应常急救药品
阿斯匹林: 如突然发生胸痛, 怀疑心肌梗死, 应立即嚼服300毫克阿斯匹林, 与不用药相比, 可使死亡危险减少24%。
硝酸甘油: 心绞痛发作时, 应在1~15秒内立即舌下含服1粒(0.5mg), 如5分钟未缓解, 应毫不犹豫再含1粒, 可连续3次。一般来说,15分钟内服用3粒还不见效或很快复发, 要考虑是心肌梗死的先兆, 应毫不犹豫地去医院急救。含服硝酸甘油时采取靠坐在沙发或靠椅上的姿势, 不要站着含服药, 以防突然晕倒, 也不要平躺着含药。
重要提示 心绞痛发作时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等中药制剂也有一定疗效, 但不是最佳选择。硝酸甘油是治疗心绞痛最好的、首选的急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