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医院管理>> 政策法规

《医疗机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暂行规定》的政策解读

 

一、制定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和诊疗理念的进步,以日间手术为代表的日间医疗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长期的实践证明,其能够有效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2015年,我委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将“推行日间手术”作为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的重要措施。2018年,我委在《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医院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推行包括日间手术、日间化疗在内的多种日间医疗服务,惠及更多患者。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发展日间手术作为提升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激发了医疗机构开展日间医疗的积极性。据统计,目前近60%的三级公立医院都开展了日间医疗。

为推动医疗机构规范开展日间医疗,我委陆续制订了日间手术推荐病种、日间手术病种手术操作规范等一系列文件。但对日间医疗的质量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导致各医疗机构开展日间医疗的质量参差不齐,既存在医疗质量安全风险,又不利于日间医疗的健康发展。为指导医疗机构加强日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日间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推动日间医疗规范有序发展,我委组织制定了《医疗机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二、主要内容

《规定》对日间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建设、制度规范、流程管理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并明确了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一是明确了日间医疗的定义。《规定》提出,日间医疗是在24小时内完成住院全流程诊疗服务的医疗服务模式,属于住院服务的组成部分。一方面,避免了医疗机构将日间医疗与门诊服务混淆;另一方面,确定了日间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组织架构应当与住院服务质量管理相衔接。二是强化了医疗机构的主体责任。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对本机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承担主体责任,应当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规定的医疗质量管理整体架构,进一步细化和健全日间医疗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保障本机构日间医疗质量安全。三是完善了日间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体系。从组织与运行管理、质量控制、监督管理等方面对日间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制订了病种遴选制度、科室和医师授权管理制度、患者评估制度、患者随访制度、质量监测与评估制度、应急管理制度、信息安全与信息公开制度、培训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涵盖了日间医疗患者住院前、住院期间、出院后等各个环节,以及病种、技术、医师等相关要素,为医疗机构开展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了基本遵循。四是明确了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日间医疗质量的监督管理,加强日常质量安全情况监测,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调动医疗机构开展日间医疗的积极性。

三、工作要求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及时组织宣贯,指导辖区内医疗机构按照《规定》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工作机制,保障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措施落实落细。同时,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日常监管,定期在行业内发布日间医疗质量监测评估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开展日间医疗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提高对日间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在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建立符合本机构实际的组织管理架构、工作制度和机制,充分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推动日间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同时,积极扩大日间医疗服务范围,让日间医疗服务惠及更多患者。

 


【打印文章】 字体: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