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元旦,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但对家住双峰的老钟一家人来说,就不那么轻松愉快了。老钟今年54岁,是家里的顶梁柱,于早上8点突然中风偏瘫了,右侧肢体不能活动。情况紧急,必须赶紧上医院。去哪家医院好呢?经过反复考虑,最终选择了市内神经内科声誉好的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老钟入院后,医院立即启动了绿色急救通道,即刻完成颅脑CT检查,安排住院。检查结果显示:病人有溶栓指征,没有溶栓禁忌征。在征得老钟及其家人同意后,立即给予溶栓治疗。一个小时后,老钟偏瘫的肢体恢复正常,溶栓成功。几天后,老钟痊愈出院。
这就是神经内科的神奇。
是的,神经系统是神奇的,神经系统疾病是神秘的。大脑出了问题,却引起大脑以外的地方出现功能障碍、瘫痪。如何让神经内科疾病不再神秘,一直是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周特飞思考的问题。“一定要让患者及家属明白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只有懂得,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以前的被动就医为以后的主动预防。”周主任如是说,也是他对全科医护团队的要求。他们用认真和耐心,千方百计把艰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复杂的病症通过常见事物形象描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真真正正让患者明白!
专家们在阅片讨论病例
三大特色专长“得心应手”
目前,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在重症疾病救治、微创、眩晕治疗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专长。能开展除脑干以外的各部位的血肿穿剌,如脑叶出血、基底节出血、丘脑出血、脑室出血、小脑出血的穿刺,其中最难的小脑血肿穿剌在该科是很成熟的操作技术。侧脑室引流减压加小脑血肿穿剌引流治疗小脑出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科改良的侧脑室引流腰穿脑脊液置换并尿激酶注入治疗重型脑室出血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尤其是该院在全市最早引进实施微创手术,自1998年来,已成功为1000多位患者减免痛苦,做到了创伤少,费用低廉,疗效显著。
患者康女士给神经内科医护人员送锦旗和感谢信
曾有一位家住涟钢大市场、患有高血压脑出血的康女士,头颅CT发现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35ml;左侧肢体完全瘫痪。有手术指征,必须立刻进行手术。该科为其实施了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术后第3天,颅内血肿基本清除,引流管可以拔除,进入康复理疗阶段。21天后,康女士出院了,在家人的陪伴下步行回家,从肢体瘫痪到行走自如,这一神奇的转变震撼了邻里朋友。康女士的病例数不胜数,但之前另一位因昏迷、呕吐2小时入院的患者情况就属于危急了。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CT显示右侧基底节出血,出血量约90ml,右侧侧脑室受压消失,中线明显偏移。诊断明确为高血压脑出血,脑疝形成。患者随时可能呼吸停止而死亡。最后家属在保守、微创、开颅手术三种治疗方案中选择了微创术,在该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下,患者赢得了新生。
该科在重症救治方面更是经得住反复考验。2015年8月17日,入住该科的涟钢退休工人老向被诊断为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危险一次次逼近。第一次,老向的呼吸越来越吃力,呼吸频率也在加快,且呼吸表浅,氧饱和度持续走低,脸色开始发乌了,这是呼吸肌麻痹的预兆。该科及时果断行气管切开上呼吸机。老向的呼吸平稳了,脸色红润了,氧饱和度上升达95%至100%。抢救成功!暂时保住了生命,保住了大脑。
可第二次,老向并发了严重的肺部感染并有部分肺不张。医护人员通过翻身拍背,机械震动排痰、吸痰,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加强消炎,老向又挺过来了,呼吸肌也逐渐有力了。1个月后,脱离了呼吸机。2个月后,肺部感染也控制了,成功拔出了气管导管,气管切开口完全愈合。四肢肌力渐渐恢复,可以站立了,可以走路了,老向脸上充满了笑容。第三次,老向的病情又一次出现了反复,四肢又不能动了,呼吸又感乏力了。再次会诊讨论,考虑为以急性形成发作的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重新制定治疗方案,给予激素冲击治疗。老向又一次从死神手里逃出来,呼吸恢复。经过康复治疗,老向四肢重新有了力量,再一次站立,再一次走路,痊愈出院。151天,一场生死大营救,是对该科实力的最好考验与认可。
成效显著的还有该科于2006年开展的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耳石症引起的眩晕,约占周期性眩晕的40%,是目前唯一通过手法复位治疗能立即治愈的疾病。耳内有一器官,叫半规管,半规管内有淋巴液,当椭圆囊、球囊斑上的以碳酸钙结晶为主的颗粒(耳石)脱落进入并刺激半规管内的淋巴液流动,从而导致了眩晕的发生,这就是耳石症。临床上,一般将眩晕分为两大类,即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前者一般仅占15%左右,后者可达75%,其中耳石症所占比例约45%,其发病率在前庭外周性疾病中占首位。临床上多见于中老年人,也见于少数年轻人,常发生在头位变化的情况下,比如翻身转头、坐位躺下、卧位坐起,出现剧烈头晕、视物旋转,有时伴有恶心呕吐。
三大拓展领域“有条不紊”
一个科室要做到长远发展,绝不会满足现有的领域。该科坚持人才梯队培养,老中青、传帮带,并且着力培养“术业有专攻”的医师。目前该科编制床位46张,医护人员24人,其中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4名、主治医师4名。近年来,全科人员在核心医学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30多篇,其中《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获科技进步三等奖。又比如在引进神经介入血管内治疗方面已经做足了功夫,培养了专门人才,学习了先进技术,正有计划地完善设备设施。介入治疗是该科目前三大拓展领域之一,其他两项为康复治疗和亚专科门诊。
“作为神经科医师,我常常在想,对于脑中风患者,我们抢救了他们的生命,就算成功了吗?”周特飞发现,许多患者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肢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所以,尽可能地挽救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成立康复中心,是该科正在奋斗的目标之一。
目前,该科已建立了脑卒中(脑中风)单元病房和脑卒中单元康复治疗室,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一位患者因左侧肢体瘫痪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在该科室医护人员的鼓励下,坚持早期康复治疗。半个月后,患者完全康复,走路出院回到了家中。这样的病例不仅是患者不敢想象,也让医护人员更加坚信医学能为人类带来更多福音。
开设眩晕诊疗中心、头痛专科门诊、睡眠障碍专科门诊等亚专科,则是该科在临床实践中“探索+总结”得来的新目标。其中偏头痛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特别见于青年女性,该科有治疗偏头痛近20年的经验,效果显著。因此,要更好地发挥科室所长、服务患者,必须要不断建立健全新的医疗体系和服务机制。
“我们科室还有三大主要特点:疗效好、服务好、管理好。”周特飞颇为自豪地讲述着科室的故事。每天8点医师护士开交班会。晨会完后,在排队等候住院的患者及家属陆续来到办公室签床住院。医师们开始查房,开医嘱,办理出院及接收患者,护士们开始了一系列的护理工作。办公班护士不停地传达讯号:3床、5床出院,收了新患者,赶紧去铺床,办接收;加57床,加62床;周主任,有患者找……病房、办公室、走廊都是忙碌的医护人员。
“脑出血啊,就类似动脉破裂后血液流出来了”“瘫痪,就像电路故障一样,卡住了”“引流,就好比把悬崖的车移到安全地带”……把复杂的治疗“简单阐述”,实现医患双方有效沟通,该科在把准医疗技术这一“咽喉”的同时,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和幕后工作,学表达,学描述,学操作,学想象,无论如何都要先把患者的情况搞清楚、说清楚,才能最大程度减少“误诊”。比如耳石症,如果搞不清楚耳石症的不同表现,又说不清楚患者该如何配合检查,无法定位患者耳石的准确位置,只能让患者产生不信任,甚至产生医疗纠纷。
练好基本功,简单不是梦!那天,记者看到,周特飞拿起桌上的听诊器导管,熟练地绕出耳内半规管的“模型”,几个简单的比划、几句耐心的阐述,让患者连连点头!
这份“简单”的背后是团队的共同努力与辛勤付出。这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神经内科团队,正走在揭下神经系统“神秘面纱”、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征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