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医院动态>> 精彩专题>> 卓越服务专栏

从躺到坐、从“沉默”到发声……16岁脑出血少年的“新生”之路

“刘伯伯,你好。”

“吴医生,下午好。”

…… 

这些简单的对话,发生在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的病房里。此刻医护人员正在给一名特殊的患者进行病情检查。对于普通人来说,一个简单的动作和对话并不起眼,但对一位脑出血半年的人来说,却是那么宝贵和艰难。

医生正在检查小文的肌力恢复情况

2023年9月,16岁的小文因脑出血(出血量约137ml),被紧急送入医院,随后被诊断为脑血管畸形出血,当时急诊全麻下行脑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后期又进行了自体颅骨回植术。虽然成功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小文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意识障碍及左侧肢体功能障碍。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小文的家人焦急万分,四处求医问药,然而治疗效果却并不理想。

今年4月2日,在病友的介绍下,小文的父母带着他来到了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在这里,小文开始了他的“新生”之旅。

“患者刚来医院时情况是比较严重的,右侧肢体完全没有知觉,不受控制,留置鼻饲管,无法自主进食和言语,意识不清,处于最小意识状态。”康复理疗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刘力威介绍,最小意识状态是介于昏迷和觉醒之间的状态,患者对自我和周围环境只有最小程度的认知。

针对小文的情况,刘力威带领管床医生吴大州、肢体运动康复治疗师曾松中、认知言语吞咽康复治疗师毛沛琳及康复护士谢黎等康复团队迎难而上,经过多次讨论,对症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方案。通过针灸、高压氧、神经肌肉电刺激、肢体运动治疗、经颅磁刺激、认知感知治疗、门德尔松吞咽训练手法以及中西药物口服等方式,改善小文的感觉、运动、认知等功能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对症治疗,小文的情况逐日好转。


小文正在接受康复训练

4月8日,小文能以动作追踪声源,听到有人呼叫,会缓缓扭头寻找。13日,小文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配合握手、再见等简单动作。15日,小文可以单独坐稳,实现从躺到坐的跨越,腰背力量逐渐加强。16日,经过一段时间吞咽康复训练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小文父母尝试着给他喂了少量半流稠状食物,没有出现明显呛咳,赢来拔除鼻饲管的时机。

“鼻饲管是将饭菜打成糊后打进胃管,插久了会有很多副作用,比如病人的舌肌会慢慢萎缩,进一步影响说话、吃饭功能等。而且少了一个咀嚼的过程,病人在营养吸收、肠胃功能等方面都会有欠缺。所以我们第一阶段的康复目标之一,就是尽早拔掉鼻饲管,实现经口进食。”刘力威说。

4月18日,刘力威带领康复团队,在放射科的支持下,为小文进行了吞咽造影检查。在X线透视下,观察小文吞咽不同粘稠度食物的情况,并通过从侧位及正(前后)位成像对吞咽不同阶段的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对舌、软腭、咽喉的解剖结构和食团的运动过程进行详细观察。明确没有食物残留及误吸后,当天便拔掉了伴随小文半年的鼻饲管,让他可以重新品尝食物的味道。

4月26日,小文实现了第二步治疗目标,可以说出简单的话语,虽然只是四五个字的短句,但对于“沉默”半年的小文来说,无疑是重大的进步。当天下午,刘力威迫不及待在朋友圈分享了这份喜悦,“作为医务人员最开心的事,莫过于看到或者听到患者通过我们的努力,达到好的疗效。能实现第二步治疗目标,我们非常欣慰,也为这对父母的坚持与不放弃点赞!”

每一天的治疗,都是“新生”的曙光。“发生这样的变故,我们一家人非常难过,好在现在我们看到了希望。”在康复训练室,看着小文笨拙又乖巧地配合着康复师治疗,小文父母十分欣慰,对治疗效果赞不绝口,“通过每天的康复训练,他离独立生活的目标越来越近了,我们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下一步,刘力威将着力实现第三步目标,让小文可以恢复正常行走。


【打印文章】 字体: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