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健康园地>> 健康知识

节气科普 | 一叶落知天下秋,养生正当时

 

 

 

 

秋分三候:初候, 雷始收声;二候, 蛰虫坯户;三候, 水始涸。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 刚好是秋季90天的中分点。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

因为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

 

起居养生

睡眠方面:秋季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秋分过后,自然界的阳气趋向于收敛、闭藏,正所谓“秋收冬藏”。早睡既能补偿苦夏的少眠,也有利于收藏精气。秋季易犯“秋乏”,保持充足睡眠能防止疲倦、乏力。

运动方面:秋天气候适宜,空气质量较佳,不妨多接近自然、多运动,特别是登山,可以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加肺活量,激发快乐和活力。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还可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饮食养生

 

 

秋分节气养生中要注重对肺脾肾三脏养护。当清补,不可峻补。党参、白术、茯苓能补脾祛湿止泻;加莲子可寓清于补,使补而不腻;人参、麦冬、五味子可益气养阴,宁心安神治心悸失眠;百合性偏凉,胃肠功能差者应少吃。

肺喜润恶燥,秋季气候干燥,易伤肺阴,中医认为,酸甘化阴的食物是秋季饮食不错的选择,如:杏仁雪梨麦冬茶、润肺止咳粥(南沙参15克、五味子10克、干百合30克、大枣5枚、粳米50克)等。

另外,秋季进补也不可乱补,无病就不需要进补,进补时需要对症服药,否则将适得其反。

 

 

情志养生

树叶黄落、秋草渐枯, 这种萧瑟的情景容易引起人的悲秋之情, 要注意保持精神愉悦、情绪乐观, 避免紧张、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平时要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以调整心境。

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难免低落。这时,应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人在笑的同时,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

穴位养生

此时节昼夜等分、寒暑均平,自然也是阴阳平衡之时,所以秋分养生重在阴阳平衡,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尺泽穴

定位: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功效:属手太阴肺经,肺经的经气汇聚于此,因此尺泽穴有宣肺止咳、平喘理气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咳嗽、气喘、感冒、鼻炎等症。

操作:用拇指弹拨尺泽穴,每天100-200次,或者用食指按揉尺泽穴,每天3-5分钟,力度由轻到重,以局部出现酸麻胀痛为主。

 

太溪穴

定位:位于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太溪穴归属足少阴肾经,为输(土)、原穴,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常用于尿频、尿急、月经不调、痛经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以及肾炎、膀胱炎等。

操作:用拇指的罗纹面按摩太溪穴位,在按压的同时可以缓慢加大力量,每次坚持3-5分钟,力度由轻到重,以局部出现酸麻胀痛为主。


【打印文章】 字体: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