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健康园地>> 健康知识

老人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原发性骨质疏松好发于绝经后女性和大于70岁的老年男性,继发性骨质疏松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骨代谢性疾病、使用激素等有关。防治骨质疏松,老人可以做什么?江苏省扬州市妇幼保健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陈智博表示,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多晒太阳。晒太阳时充分暴露皮肤,不能隔着玻璃晒太阳,时间至少15分钟。老年人夏天避免长时间暴晒,以免中暑。

科学饮食。多吃含钙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以及鱼、鸡、牛肉等。绝经后女性及老年男性,接受骨质疏松治疗时,如饮食中钙每天摄入低于700毫克,建议使用钙补充剂。

科学合理运动。老年人运动量不宜过大,根据自身体能选择运动方式。充分热身很关键,避免运动量过大,动作过快,运动幅度循序渐进,强度适中,量力而行。可开展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和灵活性训练,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卧床肢体部分失能的老人,可做卧床下肢肌肉等运动——下肢伸直,大腿前后肌肉用力绷起,其中大腿前方的股四头肌更为用力,让髌骨上移,维持2秒后放松,再进行下一组运动。

行动不便的老人应配备适宜的拐杖、助行器,并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便于取用,老人应按需佩戴适合的眼镜、助听器等辅助工具,穿宽松合身的服装,舒适低跟防滑的鞋子,防止跌倒发生。

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早期疼痛表现常不典型,常见疼痛部位发生在腰背部,需要去医院做骨密度检查。一旦确认为骨质疏松,除调整生活方式、预防跌倒,还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维生素D,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并积极治疗原发病。

50岁以上人群应重视骨密度筛查,积极防治“骨质疏松症”。同时,高龄老人“不能开刀”的观念必须改变——如果意外骨折,应尽早到医院检查,若身体条件允许,应及早手术治疗。


【打印文章】 字体: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