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健康园地>> 健康知识

肺癌:筛查该升级了 | 关注癌症早筛

 

01

从胸部X线片到低剂量螺旋CT

深呼吸几次,40岁的张女士打开了今年的体检报告。将这份由13页A4纸装订成的小册子快速浏览一遍后,她把目光锁定在“主要影像学检查结果”一栏。与往年胸部X线片检查不同,今年张女士的单位把员工的这项检查统一升级为低剂量螺旋CT。

张女士的报告上写着:右肺中叶磨玻璃密度灶,性质待定,建议复查。“我问了一些较早拿到报告的同事。以前我们都一样,查胸片无异常,今年好几个发现了肺结节,怪吓人的。”

她以最快的速度咨询了医生。医生表示,考虑到张女士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计数增高,很可能是轻度肺部感染,建议服用两周消炎药,两三个月后复查。“前几天刚复查过,已经都正常了。”虚惊一场的张女士有些后怕,“一个报告也有磨玻璃密度灶的同事,后来被医生判断可能需要手术,术后病理检查发现是早期肺癌。”

从胸部X线片到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升级帮张女士消除了顾虑,更为她的同事申女士排除了险情。“医生说,幸亏发现得早,一个微创手术就把病灶切除了,连放化疗都不需要。我又是个健康人了!”申女士颇感庆幸。

“筛查早期肺癌,胸部X线片意义不大。有研究显示,用胸部X线片筛查出来的肺癌70%是中晚期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胸外科主任高树庚教授介绍,一些密度比较低、小于1厘米的结节,用胸部X线片很难发现。尤其是位于心脏后面、纵隔边上、脊柱旁及与肋骨重叠等特殊部位的结节,胸部X线片也查不到。相比之下,低剂量螺旋CT分辨率高,0.2厘米的肿瘤都可以查得出。

“因此,低剂量螺旋CT是目前肺癌筛查的金标准。采用该方法筛查出来的肺癌,90%以上是早期。这意味着,这部分患者中有80%以上是可以治愈的。”高树庚说。

02

用金标准筛查的普及程度还不够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发表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2016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总数为406.4万例,其中肺癌为82.8万例;同年我国癌症总死亡人数为241.4万人,其中肺癌为65.7万人,发病、死亡人数均居各癌种第一位。

2011年美国国家肺部筛查试验(NLST)表明,与胸部X线片相比,使用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可以将高危人群的肺癌死亡率降低20%。国内外现有指南推荐,肺癌高危人群每年应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2021年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也建议肺癌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

“肺癌高危人群是指50岁以上、吸烟、有家族史及其他一些致癌暴露因素的人群。”高树庚介绍,“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有年轻化趋势。因此,高危人群筛查要适当提前。”他建议,一般情况下,35岁就可以开始做低剂量螺旋CT检查。在第一次检查后,如果结果为阴性,再次筛查的间隔时间可根据年龄和其他危险因素的不同,适当拉长。

高树庚表示,过去绝大多数体检未纳入低剂量螺旋CT项目,他在临床中遇到早期肺癌的患者并不多。近10多年来,医疗机构在公众体检中逐步加入该项目。这种变化让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得以早诊早治。

相对于医疗、体检机构的改变速度,体检对象的选择变化就显得缓慢。张女士所在的单位是某一线城市的国企,在最近一次体检中才进行了上述项目升级。在记者调查中,无论是省会城市还是普通地级市,大部分受访的企业职工表示,单位体检的项目仍在原地踏步。而到县乡村,无论是单位、个人体检,还是医保提供的体检,能将低剂量螺旋CT纳入其中的就更少了。

03

医患合力才能让早诊早治出实效

专家分析,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普及,主要受经济实力、健康意识和知识普及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肺癌发病率在各地之间没有较大差别。但经济发达地区的百姓在体检中做CT筛查的比例相对高,发现早期病变的患者更多。”高树庚建议,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即使暂时无法享受政府资助项目的低剂量螺旋CT筛查,高危人群也有必要主动进行筛查,“毕竟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对于肺癌救治负担较重的地区,高树庚呼吁政府积极考虑为高危人群筛查提供一定支持。“现在有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政府、社会上还在进行胸部X线片筛查。因为效果不好,反而是在浪费资源。还是应该首选低剂量螺旋CT筛查,如果负担不了,可以灵活调整策略,适当拉长筛查周期,这样也比每年查胸部X线片更有效。”

与此同时,高树庚特别提到,要提高筛查人员的技术水平。据了解,低剂量螺旋CT的灵敏度非常高,几乎不会漏过任何肺部阴影、结节,但是该检查的特异性较低,假阳性率高达96.4%。这意味着,96.4%的结节是良性非钙化结节,而非恶性肿瘤。

“查出结节后评判结节的性质、评估发展的趋势,对患者进行恰当的告知,把握后续检查和介入处理的时机和节奏,这些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完成。”高树庚表示,只有医患合力、全社会共同重视参与,才能把肺癌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项工作做到实处、做出成效。

短评

让金标准有大作为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胸部X线、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到70年代中后期各种纤维支气管镜、胸腔镜、纵隔镜等介入诊断,再到90年代出现的低剂量螺旋CT,肺癌的诊断技术不断向前发展,日益精进。

时至今日,低剂量螺旋CT成为肺癌早期诊断的金标准。它对于早期肺癌检出率高,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CT,只需在电脑中安装一个程序,操作非常方便。而且,经过多年应用经验积累,其技术愈发成熟,优势突出,所带来的健康效益是巨大且显而易见的。

遗憾的是,具体到应用范畴,该技术仍面临窘境。让金标准加速落地,真正在保障人民健康中发挥实效,需要个人更有健康主人翁意识,企业更有责任和担当,各级政府强化医疗保健治理能力,增强卫生经济学意识,着眼长远、精心谋划、精细管理,以及医疗卫生工作者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技能,提高技术应用普及的社会价值。

这些工作面多量大,并非易事,却很值得。


【打印文章】 字体: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