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医院文化>> 文学园地

吴英恺:“就是有这点精神”

1965年,吴英恺(右一)在湖南下乡医疗时风雨出诊

身为我国著名医学家、中国胸心外科开创者,吴英恺(1910年-2003年)身上的标签数不胜数,总结自己的一生,他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就是有这点精神”。

那是怎样的精神呢?吴英恺用一生做出了回答。

家境贫寒,家人多病,但知名老中医和教会医院院长仍会登门治病。厚德精医、止于至善的医者形象,印在少年吴英恺心上,让他笃定了从医的职业追求。

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后,吴英恺30岁即迎来从医的首个高光时刻——完成我国第一例食管癌切除及胸内食管胃吻合术。这背后,是他异于常人的勤奋、钻研,以及为患者解除病痛的殷切之心。

1941年,吴英恺赴美进修,表现优异。面对异国的优越条件、导师的青睐,他毫不动摇回国的决心。“我的国家正在遭受别国的侵略,迫切需要像我这样的医生,我怎能久居国外?”吴英恺毅然回到了祖国。

30多岁时,他先后组建重庆中央医院外科、天津中央医院外科;40多岁时,他主持创办中国第一所胸外科专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古稀之年,他又挑起组建北京安贞医院的重任……创业之艰难以尽数,但为了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吴英恺殚精竭虑、不辱使命。

上世纪中后叶,吴英恺数次赴河南林县调研当地食管癌发病情况,据此提出并推广有效防治方案。1979年,他组织覆盖全国29个省份、涉及400多万人的高血压普查。其研究成果至今仍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引证。

本世纪初,吴英恺在身体尚可时立下遗嘱:后事必从简,有教学作用的标本由病理科保存。遵照遗嘱,他的骨灰没有留下。但很多后来者,记住并继承了他为国为民的“这点精神”。

“ 你问我有什么长处,那就是不怕困难,敢于面对困难。人是应该有点精神的。我就是有这点精神。只要是我认为应该做的事,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绝不放弃。”

在他眼中,人就是要有责任心,要有正确的理念和信念。

“ 好医生必须是人民的好医生,是人民卫生保健的勤务员,不但要为患者看好病,还要成为患者在病中和病后的健康保障及寄托;而医学家则是要做好医学科学的勘探队员。”

▲吴英恺撰写的科普小册子

“ 医生不要看不起科普咨询,这是最高级的工作。治疗是10个医生给1个人解决问题,防治是1个人给1000人甚至1万人传递知识。医生不能就给人开方子,要给人讲课,讲不明白的还要补课。”

吴英恺用自身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人民的好医生和医学家,也用自身的行动奠定了中国心血管病发展的基调。

(摘自2019年8月15日《健康报》)

(推荐科室:党政办)


【打印文章】 字体: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