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学科建设结硕果 医院发展添活力——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促进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紧紧揪住学科建设的“牛鼻子”,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优势,彰显学科特色,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医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科建设结硕果 医院发展添活力

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促进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

 

“用三个三年的时间,通过跨越式发展快速提高区域学科水平,建成娄底乃至全省知名的心、脑、外周血管专科,通过三个三年行动计划‘三级跳’,打造一个防治并重的心血管区域诊疗中心……”今年6月4日,在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的第三期(心血管内科暨介入中心)学科品牌推介会上,医院党委书记易军波、院长左建辉与参加会议的人员共商学科品牌建设发展方向。

作为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心血管疾病诊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重点专科之一,近年来,心血管内科团队进一步践行“走出去、请进来、制度化”的人才培养方针,持续推进学科建设,先后派遣团队分8批27人次赴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等地进修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10余个专业的深造。着力实现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心血管外科治疗“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长远目标。

介入中心专家为患者实施手术

当天会上,心血管内科、介入中心负责人,分别就科室建设经验、团队及特色项目开展、诊疗新技术、学科定位等多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展示。目前,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有两个病区,103张床位,设有专业的心脏重症监护室,其中CCU床位12张。配备现代化心电监测系统,有先进的动态血压监测仪、快速床旁心衰、心梗诊断仪等设备。已开通2条绿色通道,一条为冠心病绿色通道,另一条为急性胸痛绿色通道。每年收治患者近3000人次,各种急重症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重度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顽固性高血压等近1000人次,抢救成功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介入中心目前拥有大型飞利浦C臂机、主动脉球囊反搏机、血管内超声机、血管内旋磨仪、射频消融及多导电生理仪等高精尖设备,能熟练开展冠脉造影、冠脉支架植入、临时起搏器植入、永久起搏器植入、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冠脉血管内超声检查、冠脉内旋磨等国内顶尖心血管技术。

显微知著。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跨越发展成为医院近年来诸多可喜成绩的缩影。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核心主题,是医院内涵建设的本质需求。近年来,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倚上联下为战略手段,用建名科、树名医为切入点,跨越式推进各学科发展。几年来,新增科室8个,专科发展到20余个,涉及各个领域。

ICU(重症医学科):从无到有的新品牌

9月18日,记者走进了一个特殊的病房,洁白的病房外有保安在执勤,必须在医务人员的带领下才能进入病房的外围。通过一间视频探视室,记者看到一个个病人躺在被各种仪器包围的病床上,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医生、护士戴着口罩、手套正进行紧急抢救。因为有着严格的净化标准,记者只能通过门上的小窗一瞥病房内的情景……洁净的封闭病房、严格的层流净化、高端的监护设备,这间特殊的病房就是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开科2年的ICU(重症医学科)。

患者康复出院向ICU医务人员表达感激之情

“2017年9月接到医院通知我和护士长组建ICU,当年12月正式开科。两年来,医院对ICU投入1000多万元,填补了我院的学科空白。”ICU主任文建福谈起两年来的成就,脸上洋溢着自豪的表情。2年、5个床位、一个床单元就价值100多万元、300个病人、90%以上的抢救成功率……文建福的“骄傲”来自于这组数据。

从无到有的ICU不仅填补的是医院的科室空白地带,更主要的还是惠及重症患者。今年6月,娄星区小碧乡的一名30多岁的重症肺炎患者在ICU挽回了自己的生命。

那一天凌晨时分,文建福和他的团队接受了这名200多斤的ARDS患者。患者当时情况非常危险,呼吸困难、神志不清、血氧饱和度几乎测不到,CT显示双肺已经都呈白肺状态。“以当时的情况,连病人的家属都已经要放弃了。”文建福回忆当时的情形。

为了抢救回患者的生命,ICU的医生和护士们竭尽所能。紧急气管插管、俯卧位呼吸机辅助通气、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平衡、加强早期营养管理、床旁血滤等治疗,整整10天,一场与死神搏斗的战争最终以文建福为首的医护团队的胜利而告终。

“ICU的建设和运行,使得我们医院的外科医生底气更足了,对于那些基础疾病多、高龄的老年病人,有了我们精细化的管理,都能安全平稳的度过围手术期。”文建福踌躇满志地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两年以来,该科开展多项新技术,为危重患者的抢救提供了有力保障。应用血液净化机,采用各种模式在床旁为重症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尤其是采用枸橼酸钠抗凝技术,对有出血风险的患者进行抢救,在娄底地区更是领先开展,为危重患者保驾护航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危重症床旁纤维支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两年已为一百多例患者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和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紧急情况下能独立完成气管插管急救操作,抢救成功率非常高,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开展了动静脉置管,推行了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监测,为危重患者的监测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医院首次开展了盲插空肠管技术,给危重患者提供了早期营养支持,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手足显微外科:显微镜下的精细活

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是省级重点学科之一,经过数十年发展,拥有一支技术全面、训练有素的学科团队。特别是近年来,骨科致力于“先走小而精,实现大而全”的高质量发展理念,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三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建设连心连体的医疗联盟,综合水平快速提升。现已分设骨关节外科、手足显微外科、小儿骨科、脊柱外科、神经外科等多个专业,设有4个病区220张床位,多项技术填补了娄底空白。9月18日,记者见到了手足显微外科的主任何辉,谈起了该科的现状。

娄底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建云为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授牌“娄底市医学会手足显微外科学专业委员会”

“我院的手足显微外科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在断肢(指)再植、皮瓣移植技术、创伤修复重建方面取得了积极有效的进步。”今年,市医学会成立了手足显微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市第一人民医院任主委单位,同行们的高度认可成为对何辉团队的最好褒奖。

显微镜下做手术,对医生的精细手法要求很高,相应的则是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今年6月,开发区一名工人邓某在工作时,双脚不慎掉入运作中的搅拌机中。顷刻间,邓某的双脚血肉模糊……当何辉看见邓某的双脚时,脚上的皮肤就像袜子被拔掉了一样,裸露着血肉和骨头。

“放在以前,邓某这样的伤势唯一的治疗办法就是截肢了。但是,我们依托显微技术,却能将他的血管、神经一点点缝合起来,恢复供血,最后再保住肢体。”何辉讲述了手术的治疗过程。为了挽救邓某的双脚,何辉和他团队首先将血管修复,残留的皮肤覆盖,最后从其大腿上采取了3块皮瓣,组合起来,覆盖了整个足部。整个手术过程都在显微镜下完成,很多细微的血管需要反复缝合,最后患者的足部得以保留存活。

3个月后,邓某双脚上的皮瓣全部存活,术后愈合效果良好。何辉告诉记者:“邓某虽然以后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了,但是生活自理完全没有问题,步态上也会和受伤前差不多。”

如邓某一样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手足显微外科获得新生的患者不在少数,78岁的李爷爷就是其中一员。当时,李爷爷因为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足,一只脚已经严重溃烂,散发出阵阵恶臭。慕名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时,就提了一个要求“一定要保住自己的脚。”何辉诊断后,发现老人家的脚已经溃烂到小腿,就连里面的肉都已经腐烂了。为了挽救老人的脚,何辉利用目前最先进的骨搬移技术,为患者实施了手术,术后一个月,患者糖尿病足溃烂得到控制。后来在老人大腿上取了一块皮瓣移植在脚上,经过近6个月的精心治疗,成功保住了老人的脚。事后,老人对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精湛医术赞叹不已。

近年来,借着市第一人民医院加强学科建设的东风,手足显微外科购买了目乐显微镜等大量高新设备,设置了显微镜操作室,每半年安排科室人员培训一个月。每年派人赴南华大学南华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修。何辉笑着说:“鸡翅膀的血管跟人的手部血管直径最相近,我们为了提高科室人员的医术,买了两三百个鸡翅膀回来练习。”

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已取得显著成绩。在各类复杂手足外伤及手足疾病手术治疗、复杂性断指断肢再植、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手再造、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等各种复杂性创面修复方面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经验,对创伤、手外、显微外科方面复杂、疑难病人具有独到的诊治能力,完成的手术例数及成功率均居娄底领先水平。

脊柱外科:“向阳生长”普惠贫困少年

“从现在开始,我要把曾经压在心底不好的回忆淡忘,满怀感恩之心,对人生充满自信,对大学充满期待……”近日,18岁的刘招弟和爸爸妈妈手持“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的锦旗,在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科室门前,与医护人员一道拍摄了一张特殊的合影后顺利出院了。随着开学季的到来,刘招弟手捧录取通知书步入了多彩的大学校园……

两个多月前,家住涟源市白马镇的刘招弟还是一名“特发性脊柱侧弯”达5年的患者,行走极为不便,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加上家庭贫困,父母负担过重,完全无力承担高额手术费用,这让渴望健康成长的刘招弟蒙上了一层无助的阴影,对能否继续完成学业,也充满了担忧。

刘招弟病情的转机出现在今年5月26日,由娄底团市委、娄底市卫健委牵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技术指导、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承办并承担手术费用、中华慈善总会捐赠手术耗材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的“向阳生长”大型扶贫义诊活动。活动为全市20例患有骨科及相关疾病且需手术治疗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青少年患者分批实施免费手术,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被授予“娄底市青少年骨病防治诊疗中心”。

刘招弟通过报名和筛查,顺利申请到了手术治疗的机会。经专家诊断,刘招弟被确诊为特发性脊柱侧凸(弯),脊柱侧弯畸形明显cobb角达47°,双肩不平衡等症状,手术风险非常高。为此,医院根据她的病情进行了全院大会诊,并制定了多套手术方案。

刘招弟向脊柱外科医护人员送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7月28日,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李晶教授,和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团队,为招弟实施了“脊柱侧弯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在专家团队强有力的技术攻关下,刘招弟的手术顺利完成,通过术后恢复,逐渐能佩戴支具下床活动。

“向阳生长就是要让更多因病致贫的青少年像太阳一样阳光、积极、健康。”共青团娄底市委党组书记、书记提名人选刘志刚表示,将更好地整合团组织资源,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合力保障。

“除医保报销、社会救助外,其余费用全部由医院承担,作为政府主办的公立医院,应旗帜鲜明地把公益性摆在第一位。”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易军波说,有健康才有美好的未来,对于正在成长发育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

“作为娄底市两所国家三级综合医院之一,通过健康扶贫来推动精准扶贫,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左建辉如是说。

近年来,脊柱外科作为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点科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去年5月20日,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挂牌正式成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联盟娄底合作病区,湘雅骨科专家长期入驻坐诊、查房、手术,每周都有湘雅专家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坐诊。随后,携手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创始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刘海鹰成立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专家工作站”和“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脊柱贫病救助国家级湖南救助中心”。

目前,脊柱外科已有专业技术人员9名,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2名,主治医师4名。科室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C臂X光机、多功能电脑牵引床、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骨科康复治疗仪。能熟练进行脊柱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和治疗,例如颈椎病、颈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颈椎损伤并脊髓损伤、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腰椎骨折并神经损伤、脊柱结核、脊柱肿瘤。能熟练开展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笼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颈椎前路CAGE植骨融合术、脊柱骨折开放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腰椎管狭窄和腰椎滑脱行腰椎后路椎管减压CAGE植骨融合术、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内固定术及病理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微创手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微创手术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

 


【打印文章】 字体: 【关闭窗口】